“两区”建设已落地近70项突破性引领性政策
昨天,记者从“两区”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,两年来,“两区”方案涉及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,累计实施了近70项突破性、引领性政策,落地了140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。
日前,《北京海关支持首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正式发布,立足平台、通道、环境、产业四方面共推出26条措施,进一步推动首都开放型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其中提到,大兴机场将建设快递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,开展快件进出口及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。
市商务局日前发布《关于发布2023年度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首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》,今年申报的亚洲首店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,中国(内地)首店最高可获得200万元支持,北京首店最高可获得100万元支持。
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、工商联界委员,并参加联组会,听取意见和建议。
文化旅游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导功能之一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张凯丽认为,文化建设,人才是关键。应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艺术人才聚合平台,细化人才政策,吸引更多文化艺术人才投身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。
昨天,记者从“两区”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,两年来,“两区”方案涉及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,累计实施了近70项突破性、引领性政策,落地了140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。
从离境前机场办理退税到即买即退税,北京市离境退税政策效应逐步凸显,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。记者近日从市税务局获悉,目前本市退税商店总量达到832家,位居全国首位,重点商圈覆盖率达到100%,“即买即退”试点商店已拓展至12家。
昨天,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三次会议,听取审议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等议题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主持会议并作执法检查报告。
通州区研究制定并发布《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(试行)》及《通州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将对认定的文化产业园、运营机构及入园企业进行资金奖励,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承载区域经济枢纽作用,加速中小微文化企业集聚发展,助力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业态升级。
老年人对网络不了解、不会使用智能产品,使用数字化公共服务有“障碍”怎么办?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,对《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(草案)》进行第二次审议,二审稿提出,对使用数字化公共服务确有困难的人群,应提供可替代的服务和产品。
日前,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正式发布《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方案》。该方案提出,到2035年,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建成数字化低碳城市电网,成为国内领先、世界一流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。
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将获得专项扶持资金。市文物局、市财政局日前发布《北京市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(暂行)》,明确将对展览展示、社教活动项目给予定额资助,对运行状况良好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运行扶持。市文物局将于近日开展补助项目征集及评审工作。
作为全国首批5个培育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,北京正在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。日前,《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(草案)》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政府网站公示,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,公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。
昨天,城市副中心举行2022文旅产业峰会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论坛。通州区研究制定并发布了《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(试行)》及《通州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将对认定的文化产业园、运营机构及入园企业进行资金奖励,加速全区中小微文化企业集聚发展,助力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业态升级。
近日,北京银保监局会同北京市科委、市金融局、市经信局、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北京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助力高精尖产业质量、能量、体量“三量提升”。
“城”为空间,“市”为活力,商业消费空间建设对北京至关重要。《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(草案)》昨起在市规自委网站公示,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。《专项规划》提出,203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“中国潮”“国际范”与“烟火气”共融共生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,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。
市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《“两区”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》,为推动首都绿色金融高水平开放、探索“双碳”战略服务路径、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最新行动指引。记者昨天从区金融办获悉,《行动方案》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副中心作为首都绿色金融先导承载地的战略定位,为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事业“换装新引擎”,引入发展“快车道”。
共享单车自2016年进入北京,至今已有6个年头。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委获悉,共享单车运营区域已由原来的五环内逐渐扩大至全市所有行政区,形成“1+N”的服务格局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,加力助企纾困;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,扩市场需求、增发展后劲;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,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;确定优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的措施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更大激发市场活力。
日前,“2022全球首发节·202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”活动正式启动。为助力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印发《关于加快引导时尚类零售企业在京发展的指导意见(2022-2025年)》。《指导意见》围绕“两库动态管理、三类资金支持、四项升级引导、品牌活动助力”提出10项举措。
记者昨天获悉,工信部近日发布《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将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建设,打造100个标杆工厂。
市住建委昨天发布《关于印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〈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〉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明确了《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》中相关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。其中,租赁企业发布虚假房源最高将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。
昨天下午,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二次会议,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决定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主持会议。
老旧厂房转型升级将获得更多支持。近日,市经信局发布《关于促进本市老旧厂房更新利用的若干措施》。本市引导利用老旧厂房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,积极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,鼓励在京企业在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利用工业腾退空间、老旧厂房开展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,符合条件的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。
近日,通州区与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,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《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2-2024年)》,提出将用3年时间,力争初步形成“1+N”产业空间体系,元宇宙与文化、旅游、商业、城市服务等各领域虚实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形成。